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综合信息
通知公告
媒体报道
视频中心
铺就创新发展的基石 云南国有企业以科技促发展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3日 来源:原创 阅读:3805

铺就创新发展的基石 云南国有企业以科技促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正聚焦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绿色能源、生物种业等重点领域,遴选国内外优势科研力量承担科研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云南国有企业积极贯彻这一要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陆续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

工投集团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云南资源优势,大抓产业,聚焦主业,主攻工业,坚持做优做强实体企业,通过建渠道、强品牌,抓经营、强管理,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板块:云植药业依托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打造以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及铂类抗肿瘤药三大核心系列产品为主的“3+X”产品布局,“大品种”培育成效渐显,产业链日趋完善,2022年四大产品生产产值均创新高,其中抗肿瘤药突破亿元大关。楚雄云植积极巩固植物提取全国行业领先地位,建有集产品研发、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升为一体的工程研究中心,现已成功开发了多款大健康产品。博浩生物万寿菊叶黄素浸膏市场占有率多年保持行业第一,万寿菊种植面积近25万亩,累计收购鲜花300多万吨,实现农业产值40多亿元,累计上缴税收4亿多元,社会公益捐赠累计金额超过2000多万元,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超过1.2亿元。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式,带动花农实现就业增收,带动就业1300多人。信息产业板块:南天信息持续巩固提升金融科技领先地位,成功上线邮储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海南自贸港资金流信息监测平台、“南天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平台”;大力拓展数字云南业务,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智慧能源”等数字政府和省属企业数字化项目。同时,该集团因企施策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持研发创新,持续保持高水平研发强度。推进生物医药、植物提取、金融科技、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与应用创新。

云锡集团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力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的系统能力,在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新征程中步履铿锵。今年以来,云锡集团荣获云南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称号,获评第三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度绿色发展领军企业;旗下锡业股份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将科学精神更深层次植入企业文化,引导科技工作者开展“从0到1”的科研工作,《锡铟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作为云锡实施省政府科技项目16项之一,被科技部绩效评估为“优”等级,《粗锡短流程精炼新技术项目》《基于磁黄铁矿基因特性的铜锡多金属矿精准分离关键技术》《复杂多金属矿中锡石绿色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3项技术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ERP系统实现主产业链财务、人力、物资、生产、销售关键领域全面覆盖;完成云锡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4m3浮选机永磁直驱电机升级改造,同等工况下设备综合节电率45%以上;2名高技能人才享受2023年度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云南贵金属实验室全面布局,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不断为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科技攻关方面。2023年,根据《云南贵金属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科技攻关工作。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的结构模式,紧扣国家战略“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系统策划好科研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和开放项目布局。面向行业、高校、院所征集进口替代、国产化、前沿技术等项目80余项;征集产业化关键技术重大专项和联合专项、人才引进项目10余项,总经费计划投入6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形成对产业扩张的有效支撑,带动上下游辐射聚集。加强已实施项目执行监督管理,建立进展季度汇报,周学术交流机制。开展项目榜单遴选,鼓励学科交叉、团队互融,开放合作,成果共享。人才培养方面。在2022年引进985、211、双一流院校博士19人、硕士62人的基础上,2023年计划再引进材料、冶金、化学等学科博士25人,双聘一批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人才50人。建立实验室科技攻关“揭榜”机制,实施“揭榜挂帅”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超低贵金属催化剂产品技术和超低铑催化剂技术实现推广应用,贵金属降本贡献20%以上;丙烷脱氢催化剂突破产业化关键制备技术实现批量应用;高纯超薄金带技术实现键合金带国产化替代;2项铂盐的生产技术、医疗器械用显影环实现国产替代;石油化工催化剂清洁高效综合回收技术、极低浓度铂族金属废液回收技术已完成了中试验证试验,指标与国际知名贵金属企业一致。截至目前,申请专利35项、授权17项,发表论文63篇,制(修)订标准12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解决关键技术8项,研发新产品6个,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实验室围绕粉体材料、医用新材料、靶材等方向孵化初创公司,在省内率先开展科研人员跟投试点,加速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向工程应用转化。